天津市引滦工程黎河管理处成立于1984年2月,是隶属于天津市水务局(引滦工程管理局)的处级事业单位,座落在河北省遵化市。现有职工73人,下设综合办公室、纪检监察室、工程管理科、水管理科、水政监察科、财务与资产管理科、人力资源科、信息科、物业管理中心、工程养护中心、安全监督科、崔家庄管理站、前毛庄水文站等13个职能部门。主要负责57.6公里黎河输水河道的综合治理、水文测验、水质监测和保水护水等任务,中心工作是确保引滦输水及工程运行安全。
黎河作为引滦入津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被誉为引滦输水工程的大动脉。30年来,黎河处的广大干部职员发扬伟大的引滦精神,励精图治,攻坚克难,坚持人水和谐的治水理念,在确保黎河安全输水的历程中,突出加强了对天然河道的科学治理、和谐管理,使黎河水环境面貌不断得到一定的改善,打造了一条水清岸绿景美、人水相栖相依的美丽黎河,谱写了一曲人水和谐的崭新篇章。
黎河全长76公里,流域面积560平方公里,是汇入天津蓟县于桥水库的三条主要河流之一。引滦入津工程借用黎河河道57.6公里,约占引滦输水全线左右。引滦工程建设初期,受工期和投资限制,仅对黎河上游段进行了初步整治。由于黎河上下游落差达89米,河道蜿蜒曲折,输水运行后,原有的自然平衡状态遭到破坏,险工险段不断出现,对两岸村庄农田、跨河建筑物及输水安全导致非常严重威胁。针对这样一些问题,经过多次徒步踏勘河道,调查研究,摸索黎河变化规律,与科研单位密切配合,提出顺应黎河变化规律、综合整治黎河的方案,根据黎河上中下游自然条件的差异,采取了修建跌水坝、扩宽河道,险工险段护砌等不同的治理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1983年10月,技术人员在上游首建了四道铅丝笼U型跌水坝,解决了上游纵坡大、水流急,导致冲刷堤岸、下切河床的难题。时任天津市市长的同志满意的批示:“这是一大成绩”。天津日报也在头版位置报道了“治理无定锁泥沙,确保滦水入津门”的新闻消息,极大的鼓舞了广大干部职员治理黎河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引滦入津通水30年来,结合黎河纵坡比降大的特点,积极借鉴国内外治理山区河流的经验,将修建跌水坝控制主流、集中消能、降低流速作为解决黎河冲刷问题的最有效的工程措施,经历了铅丝笼跌水坝、浆砌石跌水坝、堆石坝、混凝土预制块跌水坝、模袋混凝土跌水坝的发展过程。目前,各类运行良好的跌水坝达55座,对减缓坡降、削减水能、稳定河床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以科学技术创新为手段,通过不断研发、应用、创新河道护坡技术,先后采用了干砌石护坡、浆砌石护坡、砼预制块护坡、模袋混凝土护坡、联锁板护坡,解决了建设施工、后期管理的诸多难题,有效治理了黎河坡岸坍塌、河床下切等危害。
1996年以来,随着现代管理理念的不断渗透,黎河处也逐步改变治水思路,为适应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需求,进一步提出了“输水与防洪相结合,工程建设与环境建设相结合,保护自然生态与险工险段治理相结合,近期计划与远期目标相结合,整合现有资源,获取最大工程效益”的总体思路。通过对规划的逐渐完备,逐渐将整个流域治理纳入规划视野,实现了黎河治理由单一向综合,由工程水利向环境水利、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在工程治理的同时,更多地融入了环境保护、生态改善的措施。先后开展了1万平方米的土工网垫绿化护坡,以及联锁板自然生态护坡实验,为打造绿色黎河做了有益尝试。2006年以来,先后在黎河两岸建成了长约3公里,绿化面积近8万平方米的沿河带状公园,做到了道路、堤防、绿化与景观建设有机结合,成为黎河输水线的一道靓丽风景,使黎河生态和周围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近几年来,按照工程、资源、环境“三位一体”的治水思路,黎河处进一步把生态环境治理作为规划重点,于2011年实施了黎河支流口治理工程,改善了黎河周边水环境,有效控制了黎河水体污染源,充足表现了人水和谐的现代治水理念。
30年来,黎河治理从通水初期的简单抢险加固,到科学规划、综合整治和注重生态环境建设,经历了从纯技术方法治理到工程水利、环境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治水思路的转变。各类工程措施的实施,有效保障了引滦输水安全。
通水30年来,黎河处以发展的眼光和务实的精神,走科技兴水之路,在河道整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科学研究和理论创新成果。近5年来,信息和网络技术不断应用于工程管理、工程设计、水文测报、水质监测等所有的领域,为黎河科技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特别是近年来,黎河处与水利科研院所进行了大量的科研合作,先后完成了“模袋混凝土跌水坝应用研究”、“引滦黎河下游河道治理技术措施研究”、“黎河人工湿地生态修复技术探讨研究及应用”等15项科研课题研究,撰写科研论文100余篇。这些科研成果对黎河的治理工作起到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在科学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工程技术人员采取科学试验、工程示范、技术交流等形式,有重点地推广对黎河治理有实用价值的关键技术,一批高效、降耗和环保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得到成功应用与实践,成为推动黎河发展的强大科技动力,大大改善了工程结构性能、缩短了工期、节省了投资。95年以来,大修改造工程分别引用了土工布、土工网、纤维网等材料,引进了模袋砼护坡、砼联锁板护坡等新技术新工艺。其中模袋砼技术,是一种先进的筑坝工程技术,在工程设计应用和实践中属国内外技术创新,其应用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继模袋砼跌水坝技术的引进运用后,1996年与天津市水科所联合开发的砼联锁板护坡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被南水北调工程大面积应用,得到原国务院副总理、水利部部长汪恕诚的高度评价。2000年11月,在中国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博览会上,砼联锁板技术再一次受到国家及水利部领导的关注,并被大会授予“后稷金像奖”,是唯一获奖的水利科技项目。2010年以来,为治理黎河支流污染,通过科研论证引进了人工湿地生态修复技术。该技术综合利用物理、化学、微生物和植物的多重作用实现了对支流污染物的去除,成为黎河生态水利的典范。科技兴水战略的实施,也充分彰显了黎河人实事求是和勇于创新的伟大精神。
黎河作为敞开式管理的天然行洪河道,流经遵化境内7个乡镇79个自然村,保水护水任务分外艰巨。近十多年以来,随着两岸经济持续不断的发展,沿岸群众生产经营活动日益频繁,沿河矿业大量涌现,各种生产生活垃圾严重威胁引滦水体。为解决黎河输水线路长、管理人员少、污染威胁严重的难题,黎河处与时俱进,大胆创新,按照引滦文化生态风景一条线规划,大力开展和谐引滦创建,本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治水理念,通过与沿河村镇企业开展文明生态共建和建立联合保水护水网络,形成了与两岸群众共同管理保护黎河水环境的良好局面。在天然河道的异地管理中积累了大量成功经验,创造了良好的外部和谐环境。
2000年至今,黎河处已经与沿河23个村庄和厂矿建立了生态文明共建和环境共治共管的合作伙伴关系。文明共建范围还在逐步扩大。在水环境保护、河道保洁、道路养护等方面,采取社会化承包的方式,调动沿河村民、公司参与植树造林、保水护水的积极性。截止2013年上半年,河道保洁社会化管理已在全线推开,使黎河的输水环境和人文面貌焕然一新,环境治理共建共享河段达到30公里,沿岸群众主动维护水环境的意识逐步的提升。为有效打击、遏制各种水事案件的发生,逐步建立起了与地方公安、环保、水务等部门联合的保水护水执法网络,形成了内部“三位一体”与外部“多位一体”相结合的异地联合执法长效机制,有效维护了输水秩序,促进了黎河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黎河安全输水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秉承和谐引滦的创建思路,2010年9月,黎河处与遵化市政府正式签署水源保护与水环境治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本着共享政务资源、保护黎河环境、提升工作效能、共建和谐社会的原则,制定了一系列战略合作项目实施方案,使文明共建共管、联合执法有章可循。2013年以来,在黎河水环境治理方面得到当地政府的全力支持,黎河两岸500米范围内非法选矿及采矿厂全部停产整顿,尾矿沙污染问题得到彻底改善,滦河水更加清澈透明,和谐黎河创建得以深入开展。
实施人才兴水战略,是黎河处得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保障。处党委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引导和鼓励青年职工投身水利现代化建设,并对他们委以重任,提供施展才能的舞台。目前已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人才教育培训机制,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在职工队伍建设中,以建设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培养了一批知识型、技能型、实用型的技术骨干。到2013年,处内技术人员所占比例在80%以上,其中高级职称人数17人,中级职称人数22人,初级职称人数20人。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已由建处时的2人增加到61人,约占全处总人数的84%。一批批专业方面技术能手已经充实到重要工作岗位。为实现水利现代化、全方面推进可持续发展水利提供了人力支撑。
多年来,处党委充分的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慢慢地增加民主政治建设、惩防体系建设和作风建设,在坚持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合理化的前提下,建立起一套以效率为先、催人奋发的议事制度。近年来创立的领导干部“一线工作法”,倡导领导干部身先士卒、重心下移,确保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叫响了“跟我上、向我看齐”的口号,为职工群众做出了榜样。以切实解决职工群众的工作生活难题为已任,建立了良好的干群关系,在全处形成了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为广大水利职工营造了心齐气顺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为进一步留住人才使用人才提供了保障。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营造和谐工作氛围,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打造了一支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精诚团结、能打敢拼的和谐工作团队,黎河处也多次被评为市级和局级文明单位,先后被天津市委、市政府授予“农业系统模范集体”“市级文明单位”“文明输水单位”等荣誉称号,有90人次被评为局级文明标兵和先进工作者。使黎河处的各项重点工作任务得以顺利完成。自1983年到2013年,已累计向天津安全输水158.78亿立方米,为天津市的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水源保障。
(一)遵循生态治水理念,实施支流口人工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消除输水安全隐患
黎河有大小口门共155个,根据近20年于桥水库污染物入库负荷量统计表明,反映主要水质指标的污染物由黎河支流汇入占相当比重。为治理黎河支流污染,于2011年引进了人工湿地生态修复技术,率先对龙湾和西山两个支流口进行了治理,综合利用物理、化学、微生物和植物的多重作用,通过自流方式实现了对污染物的去除。支流口治理工程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后,支流水体中总氮、有机质、总磷、氨氮的浓度削减量均达到70%以上,悬浮物的削减量达到90%以上。体现了人工湿地生态修复技术的特点,同时非常大程度上节约了资产金额的投入,对黎河众多汇流口的治理起到示范带动的作用。在支流口治理示范工程成功实施的基础上,该项技术在崔家庄和高各庄支流口治理工程得到进一步推广。支流口投入运行以来,有效的控制了水体污染源,增强了水体的自净能力,改善黎河入库水质的同时美化了旁边的环境,体现了人水和谐的现代治水理念,是生态水利的典范。由此拉开了黎河由单一的干流治理向流域扩展治理的序幕,为从根源解决黎河污染问题做了有益探索。
借鉴树木管护社会化、堤顶道路承包化的成功经验,为从根本上解决黎河沿岸垃圾污染问题,自2012年5月份以来,试行了河道保洁社会化管理,设立了黎河上游近10公里河道保洁示范段,由保洁公司专门负责对管理范围内工程维护、树木管护、河道保洁等工作,并通过签订《黎河河道保洁协议》和项目考核措施对保洁公司加以制约和监管。经过近一年时间的运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今年上半年,继续实施了黎河中上游23公里输水河道保洁社会化管理,取得良好效果。在此基础上,自今年6月份开始,将河道保洁社会化管理模式迅速在全线名以上保洁人员到位,负责黎河57.6公里河道和4个公园的保洁工作。通过建立保障措施,制定考核办法,河道保洁常态化管理机制已经逐步形成。实现了黎河河道保洁长效化、专业化、规范化,为改善黎河水环境,巩固综合治理成果,提高设施设备完好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河道保洁引入社会化养护模式是工程管理维护机制的探索,也是落实管养分离新模式的尝试。
近十年来,黎河处创新引滦文明生态建设思路,结合地方生态文明村建设,广泛开展了生态文明共建活动。自2006年开始,与沿河部分村镇、企业建立了生态文明共建关系。利用与河道毗邻的污水坑塘、荒地、荒滩等土地资源,相继在黎河桥、龙湾桥、马各庄桥、西铺桥4处实施了堤防、道路、绿化与景观相结合的环境改造工程,建设了长约3公里,绿化面积近8万平方米的沿河带状公园,打造了一条亮丽的风景线,有效的美化了工程,改善了生态,保护了环境,也为沿岸群众亲水、赏水提供了场所,展示了和谐水利的魅力,诠释了水文化内涵。经过多年的运行,相应河段乱堆乱倒垃圾现象已基本杜绝,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实现了工程建设环境治理双目标,得到了地方政府、沿河群众的支持和赞誉,为建设和谐黎河赢得了政策支持,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面对黎河跨流域引水、跨省市管理出现的诸多矛盾和困难,黎河处积极与地方水务、公安、环保、国土等有关部门建立起跨行业的综合执法网络,坚持内部“三位一体”巡检制度与外部“多位一体”联合执法相结合的方针,严格防范各类违法涉水事件。通过开展联合执法,有效打击遏制了各种违法水事行为,解决了跨区域执法的诸多矛盾和问题,建立起异地联合执法的长效机制。2010年,在市局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深入探讨黎河科学治理、和谐管理的工作思路,与遵化市政府开展了水源保护与环境治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设,并于2010年9月正式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本着共享政务资源、保护黎河环境、提升工作效能、共建和谐社会的原则,制定了一系列战略合作项目实施方案,为创建和谐黎河提供了指导方向。使开展联合执法、共治共管、文明共建等活动有章可循。2013年上半年,黎河两岸500米范围内所有采选矿,已在地方政府的干预下全部停产整顿,使黎河水环境得到重大改善。在近年开展的黎河支流口治理、沿河绿化带建设中,也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全力支持和配合。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实现了专业方面技术资源与地方政务资源的优势互补,为黎河和谐共建提供了组织保障。2012年4月,进一步促成了津冀两地加强警务合作、严厉打击涉水违法犯罪工作机制框架协议的签订,为黎河输水安全及水环境治理创造了良好条件。